每當清明節,人們追憶逝去的親人, 緬懷他們或勤勞奮斗或雖平凡但執著追求理想的一生。此時,我們懷念親人,同時,更要牢記戰爭年代先烈們的功績,還有那些和平時代作出犧牲的英烈們。
在公司赤馬山礦,坑口附近,矗立著一座豐碑, 碑上記載著一位英名———汪英華烈士。汪英華 1958 年 10 月來到當時的大冶冶煉廠赤馬山銅礦, 成為掘進工區井下搬運工。1960 年 7 月,赤馬山銅礦在進行井下洞室大爆破時,發生了瓦斯事故,全礦職工奮起展開了搶救生命的戰斗。當時,汪英華不顧 自己的安危,一次又一次進入坑道搶救工友。在他第六次進入坑道的時候,已有中毒跡象,工友們勸他休息,但他卻高聲答道:“現在是救人要緊,時間就是生命,我不要緊”。在施救的過程中,廠、礦領導為了不漏掉一人,決定組織六名身體強壯、坑內經驗豐富、入坑不超過兩次的同志,對坑道進行最后一次全面檢查。汪英華同志帶頭請戰,并隱瞞了自己進入坑道的次數。經過批準,他第八次進入了坑道。這時,坑內空氣瓦斯含量高,汪英華仍然堅持和同事們一道在坑內搜尋工友。最后,他與工友們一道,共搶救出 6 位嚴重中毒昏迷的工友,而他自己因中毒太深,經搶救無效而光榮犧牲,年僅 22 歲。
1960 年 10 月,時任國家副主席董必武視察黃石大型廠礦。當他來到當時的大冶冶煉廠視察時,得知赤馬山銅礦青年工人汪英華為搶救他人英勇 獻身事跡后,非常感動,并親筆題詩悼念:“勤勞困苦舊生涯,卒歲難望一飯奢。革命終于民作主,翻身始以礦為家。赴湯蹈火原無畏,舍己救人信可嘉。赤馬山前銅表立,標兵名合是英華。”
正是無數英烈們將“小我”融入“大我”,成為無私的愛國者、無畏的革命者、無悔的犧牲者,才有了中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他們充滿了被熱血浸透的信仰,將許多人匯聚到馬克思主義旗幟下。
60 多年過去了,汪英華的英雄事跡仍然激勵著銅都人,激勵著我們無私奉獻,激勵著我們務實求索。近些年涌現的公司一代又一代“勞模”和各類先進,就是對信仰、對無私奉獻等優良傳統的繼承。
近年來的清明節,公司部分單位組織黨員前往赤馬山礦區開展“清明祭英烈”活動,緬懷汪英華烈士。清明憶英烈,奮力投身公司二次創業、再次崛起、建設現代銅企業的征程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就是對英烈們最好的告慰。
(張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