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舫在書畫攝影展現場。
滿面紅光、精神矍鑠,握手間,一雙歷經歲月磨礪的手溫暖有力,這就是胡舫。1 月8日,在胡舫書畫攝影展現場,筆者見到這位90歲高齡、令人尊敬的抗美援朝志愿軍老戰士、公司退休職工胡舫。
胡舫,一名可親可敬的美術繪畫愛好者。他把愛黨、愛國、愛生活的情懷傾注于他的畫作中,始終在水墨丹青中享受著人生樂趣并傳遞正能量。為了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于新春之際,胡舫以舉辦第三次個人書畫展的形式抒發對祖國的熱愛。
來到新下陸西花苑社區居委會辦公樓二樓,觀看他的書畫展,也是品讀這位老人的藝術人生。看著展室中當年的畫作,胡舫勾起了對犧牲戰友的深情懷念。早年他創作了多幅志愿軍英雄人物和戰場場景的繪畫作品, 在上甘嶺戰役中舍身堵槍眼而壯烈犧牲的特級英雄黃繼光、烈火焚身為不暴露目標而英勇獻身的一級英雄邱少云、為救朝鮮落水少年而獻身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等,都成了他筆下的鮮活人物。作品極為傳神地描繪了英雄人物視死如歸的壯舉,多次獲得軍區獎勵,并進行巡回展覽。
胡舫一生獲獎繪畫作品無數。退休后,他始終堅持創作的熱情。2010年,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60 周年,他在老家遵義舉辦了個人書畫作品展,受到當地媒體的高度關注,貴州電視臺專門為他的畫展制作了一個專題節目,播出后引起廣泛關注,許多志愿軍老兵特地趕去祝賀。
胡舫 1929年出生貴州遵義市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本可以秉承家學續書香。1949年遵義解放,他毅然投筆從戎,選擇了參軍,來到解放軍19軍29師文工隊,當了一名文藝兵。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后,1951年3月,他成為一名赴朝作戰的志愿軍戰士,先后當過司令部文書、炮兵等。1951年,胡舫隨部隊先后參加過抗美援朝角屹峰阻擊戰、上甘嶺戰斗等多次戰役。
1952年,在上甘嶺戰役中,敵人的燃燒彈引燃了茅草,志愿軍戰士邱少云也被火燒著,為了不暴露目標,邱少云忍受火燒一動不動,直至壯烈犧牲,英雄事跡感動全軍。 胡舫受領導安排,到邱少云所在的部隊采訪,根據戰友們的描述,含著眼淚,克服沒有畫筆的困難,用竹片削成筆為英雄畫像。
深受英雄激勵,胡舫最開始在部隊后勤工作,后來他堅決要求上前線,最終被批準加入一線作戰部隊,他高興地抱著班長哭。胡舫說:“在朝鮮戰場的日子非常艱苦,晚上行軍,白天露宿,睡的都是荒郊野外。戰士們守在坑道里,一口炒面一口雪,那時,我們心中就一個想法,時刻準備為祖國犧牲一切。”槍林彈雨中,他經歷了戰爭史上那次最為慘烈的五次戰役,經受了血與火的洗禮。
1961年,胡舫從部隊轉業到銅綠山礦,任礦子弟學校校長、礦俱樂部主任等職。他于1990 年退休,長期堅持書畫、寫作等愛好。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進入新時代,更加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他非常高興。 這次畫展,老人構思了一幅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梅花圖》,寓意祖國克服艱難險阻走向富強。他說:“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堅定的理想,不要放棄。”是啊,不放棄,為理想不懈奮斗,活出一個精彩的人生!
在和胡老的交流中,他給筆者的感覺是和藹可親、寬厚待人以及深入骨髓的正氣。 采訪中,老人給筆者看了一張多年的舊作,這張畫多次被人以高價相求,他都婉拒。 他說,國家給了我很好的生活保障,物質的東西我已看得很淡。從胡老眾多的書畫中, 我們看到一種正能量的宣揚, 更能看到游于物外的喜悅和另一種心靈的自由,而其中的真諦則在于意境,如同這位老者的人生一樣,充滿傳奇色彩,這既是意境更是胸懷,識者自可領會其中奧妙與樂趣。
“我的作品涉及的種類很多, 其中有不少紀念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以及弘揚社會新風尚的正能量作品,我希望這些作品能激發國人的愛國主義精神,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胡舫如是說。烽火歲月,快意人生,我們衷心祝愿這位志愿軍老戰士在人生道路和書法藝術上,筆韻長青。
(張國平)
胡舫畫作《我的戰友邱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