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繁華與寧靜集于一體的,怕只有胡同了。胡同是承載北京文化與情懷最深切也是最世俗的地方。在北京的胡同里曬太陽,是每一位訪客抑或是老北京人最愜意的事。
寒冬時節(jié),筆者走進北京胡同,體會了一把在胡同里曬太陽的滋味兒。 來到南鑼鼓巷胡同,與之不遠(yuǎn)處的林立高樓相比,這里是難得的清凈和休閑。 它似乎用很傲嬌的姿態(tài)告訴你, 這才是一條老胡同的靈魂棲息地。 胡同的喧囂來自生活,瑣碎的日常正是它最可人的模樣。
南鑼鼓巷是位于北京中軸線東側(cè)的交道口地區(qū)一條胡同,寬8米,全長787米,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qū)之一,至今已有 74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唯一完整保存著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規(guī)模最大、品級最高、資源最豐富的棋盤式傳統(tǒng)民居區(qū),也是最賦有老北京風(fēng)情的街巷。周邊胡同里各種形態(tài)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過去,這里的街巷擠滿了達(dá)官顯貴,王府豪庭數(shù)不勝數(shù),直到清王朝覆滅后,南鑼鼓巷的繁華也跟著慢慢落幕。
陽光溫煦,筆者在胡同旁的鐘鼓樓廣場找個臺階坐下,品讀北京人的胡同生活。老北京人總愛扎進胡同子里一敘春秋。 即使不是星期天,總有悠閑的人們,來到胡同的小街巷,或獨自一人,或三五成群,在太陽底下懶洋洋地曬著。 女人們大多帶著小板凳,選好位置坐好后,或嘮嗑,或吃零食,或逗弄小孩兒,很少有過去常見的織毛衣的景象,臉上幸福的笑容,綻成一朵花。據(jù)說,她們所住的四合院,都是坐擁千萬財富。男人們通常是不帶板凳的,街邊小椅子上一坐,一支煙、一杯茶。聽他們談古論今,地道北方方言,就像說相聲一樣,無論是不是說故事,筆者都感覺特別好聽。
慵懶的陽光曬照在身上,暖暖的,坐得久了,瞇起眼睛就想打盹,懨懨欲睡。 于是我就理解了為什么北京人曬太陽時, 總要帶著點茶水、小零食什么的,懶懶地吃著,半夢半醒,可能特別享受。于是我也就去尋找小零食。上得街來,小零食琳瑯滿目,很想找傳統(tǒng)的大蔥卷餅,可是卻找不到,一打聽,這活兒,比較累,北京人都不干了,要干,也是外地人在指定的地點做。
轉(zhuǎn)悠著,感覺胡同里面滿是古樸與現(xiàn)代的碰撞。猛然間,看見一包子鋪,廣告說是百年老店,用現(xiàn)代的設(shè)備和微信收款等方式,賣著歷史悠久的蟹黃包子,人民幣25元一個。 乖乖,這什么包子?好貴。貴也買一個嘗嘗,嘗完,那味兒,就是一個字“咸”。不過,也可能是自己不懂品味兒。當(dāng)然,也有不坑人的貨品,小瓜子、花生什么的,價格倒也實在。
在北京的胡同里,看著騎著自行車經(jīng)過的小伙子,門前曬太陽看報紙的大媽,鱗次櫛比的廊檐素瓦,它用無華的光陰向你訴說著老胡同的魅力。我想,最美妙的事,就是在古舊得很親切的小胡同里,擇一院而棲,沒什么人打擾,坐擁方寸土地,天氣晴好時看書、閑聊。更為舒心的是,在胡同里曬著太陽,遠(yuǎn)離浮華,能讓心緒在繁雜中找個寧靜的地方安放。
(小龍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