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秋意漸涼的季節,大山揚起手向我們呼喚,就像母親呼喚著她的孩子。生在群山環繞下的小山村里的我從小見過山的威武雄壯,那熟悉的山一直陪伴著我走過幼年、童年、青年、直到步入中年。我沒有對山的好奇,卻有著對遠方的向往,國慶節剛過,我就踏上了去襄陽的旅程,來到了據說全國最富有且文化底蘊厚重的偏遠山村——堯治河村。
在我的印象里,山窩窩里的小村莊向來不算富裕,一代又一代的族人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山里的野果作物因為山路十八彎而難以運出山外,思想文化也跟不上時代了節奏,落后、貧窮似乎是山里人的標配。直到我坐上通往堯治河的客車,走在那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穿過一個個山洞,沿著山底前行,在一個挨著一個的高山間盤旋,七繞八彎,路的兩側是高山,沿路的山坡處時而可見一兩戶人家。隨著車駛進群山中,有了一種深藏山林的感覺。公路是沿山而修,我們從這山轉到那山,一路盤旋向上,不知不覺中爬上了山腰,看著路邊那深不見底的山谷,有些許害怕,抬頭,不遠處就可見山頂一個連著一個,那驚險程度,不亞于在幾十層高樓上往下望。這里的山,一座連著一座,是我這么多年都未曾見過的多,真不愧是山區。
走進這片大山,村民的房屋稀稀落落地坐落在大山深處,只不過,那同樣的房屋造型,同樣的二層小別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告訴了我這里的人們已經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聽村里的人講,堯治河在幾十年前,還是個貧困的小山村,那時候的村民,住的是泥磚筑的土坯房,用的是最原始的工具,吃的是自己種的糧食,遇到天災,甚至是食不果腹,那是我們這代人無法想象的一種生活。大山里有磷礦石,可是沒有路,運不出去,村委就琢磨著改變這一切,號召村民們一起來開山鑿路,憑借著大家的堅持努力,硬是鑿出了一條通往山外的路,把挖出來的礦石運到了山外變成了改善村里生活條件的第一桶金。這個過程,是艱辛的,痛苦的,而村民愿意用雙手去創造美好的生活。大山里不但山多,水也多,水從山頂處一瀉而下,源源不斷,遇到大雨傾盆,那山泉就會變成一個魔獸,引起洪鬧災害,把村民種的農作物摧毀,甚至顆粒無收,這時的村委,又開始想心思,怎么把水有效地利用起來為村里謀福利。就這樣,村民們筑壩,建水電站,將水能變成電能,送到山外,一個個發電站在堯治河村扎根,改善了山里的環境,也為村民積累了財富,真應了那句老古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美麗的大山,有著外人不知道的風景,村委就琢磨著把山外的人帶進來,了解這里的風土人情,于是,發展起了旅游業,同時也將這個落后的小山村建成了一個文明村。堯治河村在這片大山里,靠著這里獨特的地理位置,在村里領頭人的帶領下,走出了大山,走上了富裕,村里建起了兩個住宅小區供村名居住,建起了村里第一個全封閉式小學,建起了第一個村建養老院,實現了村里的孤寡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村建企業遍布各地,為社會貢獻著自己的價值。
縱觀堯治河村的發展歷程,感慨著這驚天動地的變化,在我們這些山外的人看來,他們無疑是幸福的。可是,他們曾經付出的艱辛與努力,他們流在這片大山里的血與汗,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幸福需要用雙手去創造,美好的生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我們的家園,需要我們共同去建設,我們的企業,需要我們用創新發展的思維去實現。一流銅業的愿景,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夢終將成為現實。
(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