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覺,我參加工作31年了。回顧這31年來的工作歷程,感謝黨組織對我的肯定,感謝企業對我的栽培。
31年前,我大學畢業,分配到銅綠山礦,組織安排我先到基層實習。第一個操作崗位就是看皮帶,因為皮帶跑偏沒有及時糾偏,礦石散落一地。班長批評了我,要求我下班后將礦石鏟到皮帶上。看著眼前散落一地的礦石,我滿心絕望,邊哭邊鏟。班長和工友及時施以援手,很快把礦石全部鏟到了皮帶上。后來我才知道,這些工友中有些是黨員。黨員總是迎難而上;黨員總是挺身而出。這是黨組織留給我的初步印象。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干好本職工作。我的第二個操作崗位是浮選崗位,班長安排師傅“一對一”帶著我。我跟在師傅身后,只要他一動手操作,我就追問為什么,師傅每次都不厭其煩地跟我解釋。似懂非懂時,我就去翻閱書籍和筆記。慢慢地,我也能獨當一面。師傅看我進步較快,就分給我一個系列單獨操作,師徒比賽。就這樣,在師傅的指導下,我邊看邊學邊分析,浮選操作水平得到了較大提高。
實習期結束后,從技術員到試驗室主任的副手,到試驗室主任,黨組織一路培養我成長。
因平時工作表現突出,2007年,組織上安排我擔任選礦車間技術主任,給我提供了一個更大的舞臺。上任后不久,我做了兩件有意義的事情。第一件事是降低碎礦產品粒度。我天天到碎礦工序琢磨,邊看邊思考,最后提出在中間礦倉下部安裝分料漏斗,將閑置的細碎設備利用起來,進行四段破碎。方案實施后,產品粒度下降到20mm,球磨處理能力提高了2-4t/h,每年節約電耗成本30-60萬元。第二件是降低選礦藥劑單耗。我一方面安排技術人員進行藥劑條件試驗,找出合適的藥劑用量,以技術指令的形式下發至崗位,用實習期從浮選崗位師傅那里學到的本領,指導職工操作;另一方面,開發新藥劑及混合用藥試驗研究,找出最好的選礦藥劑來替代現場藥劑。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捕收劑用量降到150g/t左右,起泡劑用量降到100g/t左右。
2015年,我成為選礦創新工作室帶頭人。回想從前,師傅們手把手地教我,如今,我有責任和義務把年輕的技術人員帶好、教好。在組織的大力支持下,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解決了很多問題,取得了較好成績。一是通過絮凝沉降試驗,在尾礦濃密機添加絮凝劑,溢流水含固量由5-8%下降至300PPM以下,年創效251.15萬元。二是通過不同流程的優化試驗,對磁選流程進行優化改造,鐵精礦品位由60.20%提高到64.10%,尾礦磁性鐵含量由1.10%下降到0.87%,年創效591萬元。三是通過浮選流程考查,優化流程,選銅回收率提高了0.4%,年創效194.4萬元。四是通過優化破碎機排礦口、減小振動篩上層篩網孔徑、提高鋼球充填率、調整旋流器沉砂嘴尺寸等,碎礦產品粒度明顯下降,磨礦細度提高5%左右,選銅回收率提高約0.5%,年創效約127萬元。
感恩黨的關懷,感恩企業的培養。在工作的31年里,看到了企業的每一點變化,感受選礦技術的每一點進步,我感到無比欣慰。我深知,這得益于黨的正確領導,得益于一代代建設者的共同努力。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我將繼續用自己的所學所長,回報黨,回報企業。
愛黨愛企,同心同行!
(周明華)